Get Free Shipping to West Malaysia when you spent RM40 and East Malaysia when you spent RM150.
Sale

《亲爱的生命》关于爱与失去的生命课 | 近50场临终对话 | 多维度探讨经历痛苦、死亡、失去之后的生命的意义 | 好好告别

所有人都知道美好的样子,但往往对苦难准备不足。

 

RM53.70

Backorder
Estimated dispatch in 1 week.

Available on backorder

【编辑推荐】

★科斯塔图书奖2020年度入围作品、巴美列·捷福奖2020年度初选作品、《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畅销书。
★牛津安宁疗护师笔下的生命实录。
被护士“特殊”照顾的7岁孩子,为隐瞒隐秘情感一生都在说谎的老爷爷、在医院里举办婚礼的女孩、患血癌的19岁女学生、爱打桥牌的96岁老奶奶、患绝症的退休警察……直击生命守护的感动瞬间。
★多维度思考生命的意义,对失去有所领悟,对痛苦有所对待。
从个人体验、患者家属、安宁疗护医生三个角度讲述,探讨经历痛苦、死亡、失去之后的生命的意义,以及其中的爱、勇气、怜悯与关怀。
★学会如何更好地告别。
每一种经历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即将离去,仍然可以带着尊严和爱,让生命完成最后一次前行。
★令人感动却不感到沉重、伤感
虽然是临终话题,但这本书并不让人感到沉重和伤感,甚至有时候还会让人会心一笑。作为一名安宁疗护医生,作者需要诚实、现实和机智,才能让患者和家属明白,死亡即将来临;她也需要有顽强的乐观主义,才能让他们在最后的时刻享受生命的美好
★如何安慰和照料即将离世的亲人?书中有一些具体方法
作者在照顾患癌症父亲和其他患者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及全书结尾列出的一系列操作指南,都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不慌张、不焦虑、不害怕,能够很好地理解家人的意愿,帮助他们有尊严、安宁地走过最后的时光。

 

【内容简介】

雷切尔·克拉克是英国的一位安宁疗护医生,照料、抚慰那些即将不久于世的病人及其家人,帮助他们从容地去面对死亡,是她在宁养院的工作日常。在那个充满了生离死别的地方,在与病人相处的点滴细节中,在父亲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后的切身经历中,带我们去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并用坦诚、幽默、勇敢、睿智、优美的文字,透过那些在常人看来可能是人生中最不堪的时刻,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如何在苦难中完成最后一次前行。

 

【作者简介】

(英)雷切尔·克拉克(Rachel Clarke)

英国安宁疗护医生、作家。

她曾在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哲学及经济学专业,后成为一名电视时事纪录片记者。2003年,她开始在牛津大学攻读医学学位,并在2009年时获得初级医生资格。

她现已出版包括本书在内的三本非虚构作品,另外两本分别是《你的生命在我手中》(Your Life in My Hands,2017)、《夺走呼吸》(Breathtaking,2021)。

 

【媒体评论】

感人、有趣、可读性强,既是写给生命的情书,又是对一个伟大理想的哀叹。
——《星期日泰晤士报》
作者的目的不是制造感伤情绪或是哗众取宠,而是让我们明白,我们不必害怕生命的终结。
——《每日邮报》
一部真正感人的医学回忆录。雷切尔动情地描写了我们面对死亡时的意义、留下者的悲伤,以及安宁疗护医院如何让人们在临终时得到照顾和陪伴。
——Stylist
虽然现在几乎每五分钟就会有一本新的医学回忆录问世,但这本书很特别。作者是一名安宁疗护医生。本书描写了她自己的经历,话语中充满了爱、优雅和善良。内容优美,毫不伤感,让人感到治愈。
——《观察者》

 

【目录】

序言
1.所有人都在过着借来的时间,抓紧每一天
2.爱,将使我们幸存
3.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4.小小的善举就能让人有十足的力量去战胜恐惧
5.我想要消除我人性中的脆弱,成为像这些医生一样的人
6.上帝是一位老赌徒,在每一种场合掷骰子
7. 生活中所有你热爱的部分,其实是那些活生生的瞬间
8. 你很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9.我要在那被斩断的茎秆上继续绽放
10. 不知为何,生命总会胜利
11.从未有人告诉我,这种悲恸犹如恐惧
12.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便如何度过这一生
13.我不清楚该如何亮出自己的底牌
14.我们来到这世上,是为了尽情享受生活以及……
15.我们唯一的遗憾是活得不够勇敢
后记:关于临终关怀,有几个重要问题要展开聊聊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章摘要】

序言

只要我们活着,
任何事都不会有尽头。
但是偶尔会有愉悦出现,
一有机会,
就占上风。
——雷蒙德·卡佛,《谁是她不幸的始作俑者》
收录于《海青色:诗集》(Ultramarine: Poems)

两个男人走进无人的演播室,然后坐下来,就着一瓶白葡萄酒畅谈,一直聊到药物开始影响其中一个的口才前才结束。其中一人是英国著名编剧兼剧作家丹尼斯·波特,他那患有关节炎的手里总是点着香烟,所以整个人都笼罩在烟雾中。一个月前,他被告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胰腺癌,已无法手术治疗。桌上的白葡萄酒旁放着一个小扁酒瓶,但里面装的不是威士忌,而是吗啡。在和艺术节目主持人梅尔文·布拉格对谈的过程中,波特必须在镜头前时不时喝点儿扁酒瓶里的药,才能止住癌症带来的疼痛。

那是1994 年,在那个年代的英国,没有人会公开谈论晚期癌症,更别说在黄金档的电视节目中直言其对身体的伤害了。但是波特一直喜欢用戏剧来让观众直面困扰我们每个人的现实,进而激发观众去思考。而那个晚上,他选择将自己正不断凋零的生命实时地演化为一出戏剧。

那时我22岁,还是个学生,恰巧放假在家,我本不想看电视上的这场死亡对谈,但父亲跟我说,如果我不看,我会后悔的。然后我们并肩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波特依赖镇痛剂的模样,那是一种不加修饰的濒死之状,令我感到不安。但我试图掩饰这份不安,因为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他不喜欢大惊小怪,所以我只好将自己的不安重重包裹起来。

后来我们才知道,当时我们观看的节目留下了波特后的 公开遗言。两个月后,他去世了。但他仍然以十足的戏剧性占据 着演播室,占据着每一个曾看过这个节目的人的脑海——关于生,而非死。死亡近在眼前,宣判了他的未来,但也授予了波特如孩 童般活在当下的权利。生命每一秒都在歌唱。

“你有把握的就是现在,‘当下’变得如此生动,我的内心几乎以一种反常的方式变得平静了。”他说着貌似矛盾的话,歪嘴一笑,“你知道,我可以歌颂生命……上周,我写作时看向窗外盛开的花朵,我觉得那是世上洁白、梦幻、盛放的花,而我能够看见它。于我而言,世间万物变得既微不足道,又重要至极,两者之间的差异似乎没有意义。但毫无疑问,一切的当下性都奇妙非凡。”

在那一刻,有人把通往永恒幸福的钥匙交到了我手里——我知道爸爸也有同感——那就是像孩子一般投入地去感受这个世界。活在当下,不是明日,也不是一连串令人哀伤的昨日。抓住当下,将此刻当作生命的后一刻来活。不必说,日常生活的乏味焦虑很快就把任何“当下”从我脑中抹去了。波特对此说得很美:“我们是一种明知自己终将死去,却仍然继续还房贷、工作、四处奔波的动物,仿佛自己会永远活着一样。”

 

Weight 0.7 kg
Dimensions 14.8 × 1.4 × 21 cm
Author

Date Published

01/12/2021

Format

Hardcover

ISBN/Ean

9787541161513

Language

Pages

360

Publisher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Only logged in customers who have purchased this product may leave a review.

《亲爱的生命》关于爱与失去的生命课 | 近50场临终对话 | 多维度探讨经历痛苦、死亡、失去之后的生命的意义 | 好好告别

RM53.70

Available on back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