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奥格威谈广告》
电视会死吗?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命门在哪里?
点击率与转化率的鸿沟在哪里?
直播与网站视频的未来竞争会如何?
Facebook与Youtube之争,背后是什么?
如何才能把品牌的故事讲好?
数字时代的营销要如何做?
……
这本书是奥美全球的重磅著作,以通俗易懂的国际案例与事件为线索,梳理数字时代的人、事、物,解析30年来广告、品牌、营销等诸多领域的变化,抽丝剥茧将内容营销、广告、品牌管理等理念与思想,从错综复杂的行业现象中剥离开来。让人读懂在数字时代的用户心理、技术与流程,以及如何在竞争中获胜,潮流。书中运用了大量国际案例,如星巴克、IBM、美国运通等,轻松解读这些巨头赢得竞争背后,是什么样的行动和玩法,又是什么样的理念与思想在引导。能够让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快速了解数字时代的广告、品牌管理、营销……进而制定特定的应对策略,还可以让各个行业的人,知道如何做内容、如何做营销、如何做品牌、如何做广告。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纪念版)》
很少有广告人没有看过这本书,一直到现在应该还是,相信未来还是这样。有些读者不是广告人,而是从事营销工作,是广告人的客户,对他们来讲。而且,就算你已经从事广告业多年,仍可以偶尔拿出来看看,仍会对你有许多启发。
【作者简介】
《奥格威谈广告》
杨名皓(Miles Young)
杨名皓,英国人,哈佛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广告行业,1982年进入奥美,帮助IBM进入欧洲市场,并担任奥美亚太区主席,2009年正式出任奥美集团优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直至退休,累计在奥美工作超过30余年。如今,又转换跑道担任牛津大学新学院院长。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纪念版)》
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 1911-1999)
出身英国的大卫奥格威,是现代广告业的大师级传奇人物他于创立了奥美广告公司开启了现代广告业的新纪元。他确立了奥美这个品牌,启蒙了对消费者研究的运用,同时创造出种崭新的广告又化。 奥格威早年做过厨师、炊具推销员,后移居美国在乔治盖洛普博士的受众研究所担任助理调查指导。二战期间先后在英国安全协调处(British Seourity Coordination)和英国驻美大使馆任职。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做农夫。 1948年,奥格威在纽约以6000美元创办了奥美广告公司,随后以创作许多富有创意的广告而赢得盛誉。他的作品机智而迷人,但很重要的是他坚持它们必须有助于销售。他把广告业的经营和专业化推向很好他的价值观造就出个优选性的传播网络,他睿智隽永的风格不但塑造了奥美厂告,问时更深深影响着整个广告业的发展。
【内容摘要】
《奥格威谈广告》
一、序言:向菲利普进军吧!
1、广告是信息的载体,需要对销售负责,而不是单一的美和创意,搞清主次。
2、为什么广告也要遵循一定的规矩?
这并非信口胡诌,而是大量调查研究的出来的结论,经过实践和数据检验。
前人走过很多次的弯路,就别再走一次了。
3、好的广告可以百用不厌,如果它还具备销售力的话。
二、如何创作有销售力的广告?
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能促销产品,有的广告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但是因为无法衡量,所以我们得出刻板的印象:所有的广告都在某种程度上促销产品。
1、多了解产品,越多越好。
2、了解竞品的成功之处,消费者关心什么。
3、将产品的落脚处归结到目标人群上去。
4、广告不能有廉价感,最好的方法是赋予产品高品质的形象。可乐的口感差不多,人们依然有可口可乐、非常可乐、百事可乐等不同的偏好。
4、赋予品牌形象和人格,放弃刻板的理性和说教吧,没用。
简而言之,套近乎。
5、什么是大创意(判断标准)
a,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是否让你透不过气?
b,是否希望自己也能想到这个创意?
c,是否独特?
d,是否是广告战略更完美?
e,可以沿用30年吗?
6、任何时候都让产品做主角,找出更有说服力的方法诠释产品。
7、你的产品不是最好的?其实没关系,消费者在买的时候在意的是够用就好,的确很好就行了,而非一定要最好的。
8、如果你的广告是一个津津乐道的段子,能令人口口相传,也不错。
9、目标太分散可不好,想面面俱到的人一般什么都没做到。知道你的重点是什么。
10、广泛涉猎,研究经常在广告学上起作用的定律和因素,如果是肯定的,直接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11、有时候,独创没那么重要,创意也得在科学的基础上,重要的是销售力。
12、创意的作用仅仅是有趣和故事性,引发二次传播。
13、广告的品位:不能以取悦一部分人,但伤害某一部分人为前提。
总结:好好完成功课和积累(案例、方法、产品),避免团队工作(广告主次分明),从研究中获得经验(前人为何成功),观察直销人员的做法(简单直接),避免不相关的性题材(用户对性感兴趣,可未必记住你的产品)。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纪念版)》
经营广告公司和经营其他从事创造性业务的机构如实验室、杂志社、建筑师事务所、餐馆都一样。
30年前,我在巴黎美琪饭店(HotelMajestic)当厨师。“亭阁”(Pavillon)
的亨利.索莱告诉我,可能再没有比它更好的餐馆了。
我们这帮厨师总共有37人。我们拼命地干活,一周干63个小时——那时我们还没有工会。从早到晚,个个汗流浃背,在喧嚣咒骂声中忙碌地操作。每个男子汉都有同样的抱负:要把饭菜做得比别的任何厨师做的都好。我们这支小小队伍的精神真像是从海军那里学来的。
我总以为,要是我弄清了我们厨房里的领班皮塔先生是怎么样把这种狂热的士气鼓动起来的,我也可以把同样的领导艺术用到经营我的广告公司上。
先从这里说起。我们都清楚,他在我们这一伙人里是最棒的厨师。作为领导,他不得不把他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安排菜谱、检查单据、订购材料,可是每个星期他总有一次要从厨房中央他那有玻璃墙的办公室里走出来,认真地做点菜。我们大伙总是围上去看,他的高超手艺真把我们都镇住了。跟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在一起干活,是很能受到鼓舞的。
(效仿皮塔师傅的榜样,我偶尔也亲自动手撰写广告,以提醒我的撰稿队伍,我的手写出来的东西还是管用的。)
皮塔先生严厉无比,我们对他怕得要死。这位大人物,坐在他的玻璃笼子里,象征着最高的权威。我每出点差错,都要抬头望望他,看他那锐利的鹰眼是否看到了。
厨师就像广告撰稿人一样,在巨大的压力下工作,会很急躁,常常和人争吵。我想,要是我们的领班是个老好人,恐怕我们之间的争执早就演变成大战了。我们的汤羹师傅布吉尼翁先生对我说,厨师一到40岁,不死也快疯了。一天晚上,我们的配汤师傅把47个生鸡蛋一股脑地从厨房一边朝我头上扔了过来,9个打中了我的头。因为我想在他的汤锅里捞骨头给一位很有身份的客人的小卷毛狗,惹他大发雷霆。这叫我懂得了布吉尼翁先生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